为什么是湖北十堰?一场由北京家庭投票的“地质研学”答案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28日 15:45       共36人浏览 / 0人评论

武汉研学、湖北研学、长江研学就找武汉学知


 

听石头“唠”地质

看江水“奔”北京


 

8月16日,20组来自北京的亲子家庭跨越千里,齐聚湖北十堰,在五天四晚的旅途中,一起打开地球的日记本,触摸亿万年的石头记忆,聆听丹江口的清流故事。

 

这场由武汉学知联合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打造的“大江北去&石头会说话”亲子地质研学示范活动,没有黑板、没有课本,天地为教室,自然即教材。
 

脚下的土地,藏着最古老的故事,而我们,正一起读懂它。

 


 


「丹江口水库」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、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,其湖底与坝基坐落于前寒武纪形成的坚硬花岗岩层之上。

 

 

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」中,孩子们手持放大镜和专业工具,开展花岗岩、玄武岩、石灰岩和砂岩的鉴别实验——从肉眼观察、硬度比对,到滴酸检测碳酸盐反应,一步步像真正的地质学家那样工作。

 

登上「丹江口大坝」,导师系统讲解岩基如何影响大坝选址与设计,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“石头支撑起国家工程”的震撼。

 

 

距丹江口大坝仅8公里的「农夫山泉生产基地」,是 “亚洲天池”活态课堂的延伸。这座联合国“保护水源地模范工厂”,用全透明生产线演绎自然馈赠的升华。

 

 

孩子们在这里观察现代化生产线如何将丹江口清水变成瓶装水,并亲手取水灌装、设计标签;和爸爸妈妈一起协作完成丹江口水库地质层模拟沙瓶。

 


 

学知一日课程贯穿“水脉+地质+工程+生态”主线,以丹江口为天然课堂,让孩子从一块石、一座坝、一滴水中,读懂中国的自然与人文伟力。

 

 

矗立于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「武当山」,不仅是联合国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,更以 “天下第一仙山” 之名承载着千年道家智慧。

 

步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,孩子们的目光被南岩宫“悬空而建”的奇观牢牢吸引。亲子家庭一起协作,在旅途中借助“武当山特色地质景观科普册”寻找对应地质景观,拍照打卡并将照片粘贴成册。

 


 

作为武当武术的发源地,这里将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完美融合,被誉为“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宝库”。


 

「太子坡」,穿行于“一里四道门”的幽深回廊,仰望“一柱十二梁”的绝世奇构,孩子们对“九曲黄河墙”的蜿蜒之美赞不绝口。

 


 

「南岩宫」,跟随武当武术家习练太极拳,体验“以柔克刚”与地质中应力调节哲学的奇妙相通。


 


 

从地质到建筑,从太极到哲学,将武当山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,转化为跨学科、多层次、沉浸式的立体课堂。我们不只是带孩子们“去过”武当,更帮助他们“读懂”武当,在一石一瓦、一拳一路中,理解这片仙山所承载的中国智慧。


 


 

「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」作为全球恐龙蛋化石最密集产地之一,尤其以“龙蛋共生”现象闻名世界。


 

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内,学知设计的课程层层递进:恐龙博物馆的远古巨兽、化石遗址的龙蛋共生奥秘、科普馆的动手修复体验,引导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学习。

 


 

在十堰张湾区轰鸣半个世纪的工业心脏地带,一座由原二汽历史厂区涅槃重生的博物馆巍然矗立。


 

作为中部首座汽车工业文化地标,从1969年芦席棚里敲出第一辆军车的创业史诗,到如今撑起“中国卡车之都”脊梁的创新征程。


 


 

走进「十堰汽车博物馆」,孩子们聆听研学导师讲述“三线建设”时期,老一辈建设者如何在深山中白手起家、艰苦奋斗,开创东风汽车的辉煌历程。


 

临别前夕,孩子们与父母共同翻开自己创作的地质手帐,循着课程线索穿梭于十堰的山水之间。每一处地质景观的打卡照片,都被精心剪贴成手帐册页中的鲜活注脚。

 


 

地球的故事,还在继续

我们的探索,从未停步


 

十堰告诉我们:山河自有其语言,地质自有其诗篇。学知相信真正的教育,是把孩子带到天地之间,让他们亲自阅读、亲手书写。

 

当孩子们走向更远的远方,他们仍会记得——在十堰,他们曾与亿年大地,并肩同行。

 

地球的故事,还在继续;我们的探索,从未停步。武汉学知,一路陪你在真实的风景里,走更远的路。


 


 

编辑丨小知

图片 | 小修

出品丨学知新媒体运营中心

01 权威

主导起草2部国家行业标准,研发200多门原创课程

02 唯一

以国家特级导游为核心搭建的落地执行团队和实训平台

03 自有

以自有营地运营为端点构建的规划、建设、运营一站式文旅服务链


 

相关文章

全部评论